吉林市儿童医院打造特色专科系列报道之

 

       小儿急性中毒 家长不可忽视

 

 

 

  小儿年幼无知,如果父母对家中的药物保管不妥或监护不够,以及不恰当地为宝贝使用药物,有时就会造成小儿药物中毒。 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?一旦发生如何进行急救和正确处理?

 

  近日,记者采访了吉林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石。

 

  王石说,在临床过程中,经常收治急性中毒的患儿。急性中毒可发生于小儿各个年龄阶段。依据接触药物、毒物、异物不同,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。

 

  婴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,一般容易误食家庭中的常备药物及其他物品。如降压药物、解热镇痛药物、抗癫痫药物、食品防潮剂、体温计的水银。农村家庭保管不善的农药、杀虫剂、除草剂等。学龄期儿童由于好奇心较强,容易误食强酸、强碱性物质、生活用品。如玩具、文具、家用工具、家用电器的配件等。青春期儿童因情绪变化波动发生成瘾性药物蓄积中毒、吸食毒品和口服剧毒药物轻生等现象。

 

  小儿急性中毒 危害可不轻

 

  王石说,儿童少量口服降压药物、解热镇痛药物、抗癫痫药物、食品防潮剂、体温计的水银后一般状态较好,很少出现中毒症状。经及时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。但若接触农药、杀虫剂、除草剂等,剧毒品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,尤其是今年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百草枯,抢救成功率极低是急性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,其次是有机磷农药中毒,抢救成功后1—2周病情反复,再次出现中毒症状,一般要经过一至两周的观察治疗才可以转危为安。还有一些患儿误食食品防潮剂、强酸、强碱性物质、生活用品、玩具、文具、家用工具、家用电器的配件后,容易发生消化道黏膜损伤、出血以及后期的消化道变形、狭窄。

 

  预防小儿急性中毒刻不容缓

 

  王石说,婴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,要加强小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,家庭中的药品、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应妥善保管,放置于婴幼儿不能轻易拿到的地方。发现或怀疑婴幼儿误食药物毒物后应及时催吐、第一时间将误食的药物毒物通过呕吐排除,然后到医院就抢救、治疗。并保留小儿的呕吐物或排泄物,以便医生进一步急救处理。

 

  如果小儿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,且剂量少,如毒副作用较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,在药物吃到胃里还未到达肠道时,父母先不要慌张,应该镇定自若地给小儿饮用大量冷开水,稀释药物,促使其尽快从尿中排出;然后把手指放到小儿的舌根处,刺激喉部快速催吐,尽量减少胃对误服药物的吸收,随后马上送到医院。

 

  王石提醒家长,要对学龄期儿童要经常进行自身安全教育,通过引导、与家长学习、实验等方式方法满足其好奇心,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。青春期儿童的情绪变化因人而异,家长应经常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,指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。使其了解生成瘾性药物、毒品的危害,防范因情绪变化导致一时冲动而发生急性中毒。

 

  专家简介:

 

  王 石,急诊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。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.能够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病因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。对小儿发热性疾病、小儿惊厥、发热出疹性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,做到诊断精准、治疗及时、得当。对急症患者、重危患者的抢救治疗积累丰富的临床资料。对于抢救治疗小儿高热惊觉、各种原因的昏迷、重症肺炎、呼吸衰竭、重症脱水、代谢性酸中毒有明确的抢救、治疗工作预案。对小儿生长发育、儿科疾病预防、新生儿疾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。曾获吉林市岗位技术能手称号。